天津加强艾滋病宣传工作 多部门联合帮扶患者
发布时间: 2013-11-28 来源:
11月28日,记者从天津市卫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31日,本市今年新发现并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13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62%,本市累计管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935例(包括现存活1737例,死亡19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11例。累计管理病例中男性占92.09%,女性占7.91%,男女比为11.65:1。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范围,占83.31%。累计管理病例传播途径分布以性传播为主,尤其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最高,传播途径具体分布为:同性传播占59.69%,异性传播占27.8%,注射毒品传播占6.41%,不详及其他途径占6.10%。本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
近年来,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本市已形成122家艾滋病筛查和确证实验室,18个国家级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性病监测点等组成的监测网络,连续8年开展艾滋病免费筛查近600万人次,其中今年已达83万余人次。本市57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今年已提供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近万人次。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干预12万余人次,检测8266人。开展失足妇女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同伴教育、宣传干预11万余人次,检测1.5万余人次。开展吸毒人员干预检测1837人次,为1529名吸毒者提供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为性病门诊就诊者提供免费艾滋病筛查与宣传干预1万余人次。将艾滋病干预工作纳入了全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人群提供方便可及的宣传干预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定期随访服务和管理。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使其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力量。今年,以表彰在中国为艾滋病教育、预防、治疗和关怀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或机构为目的的贝利·马丁奖首落天津市,授予了天津市红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科长高永军和社区组织深蓝工作组负责人杨杰,以表彰他们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开展防治艾滋病相关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及相互合作和支持的良好工作模式。
本市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诊疗行为。强化首诊负责制,明确艾滋病患者转诊机制,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救治工作列入医院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畅通了督导和信访渠道,及时掌握有关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就医信息,对仍存在推诿现象的医疗机构,严厉予以查处。制定了感染疾病科的建设标准,规范感染疾病科的设置,为医疗机构接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夯实了基础。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全员培训,切实做好职业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切实保障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本市还进一步加强定点医院艾滋病诊疗能力建设,规范抗病毒药物管理,提高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工作质量,截止2013年10月底本市累计提供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002人。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副处长高伟告诉记者,本市已初步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格局。自2005年起,财政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国家和本市财政部门累计向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9362万元。市人力社保局将艾滋病治疗药物纳入本市医保报销药物目录,将参保艾滋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内门诊检查、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门诊特殊病管理系统,并对住院治疗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医疗费用,在现行住院报销比例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
天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救助处郑燕翔表示,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纳入帮扶范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建立起本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保障制度。
各级卫生、公安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在安康医院和滨海新区响螺湾医院建立了两个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教育部门在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组建大学生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团队、在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相关课程中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内容等措施,重点加强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妇联广泛开展平安家庭示范户创办活动,并与市级疾控机构联合建立了首个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健康教育基地。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和有关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大量宣传培训活动。卫生、宣传和文化广播影视等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微博、网络等媒体和“12320”卫生服务热线,不断加大社会大众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消除社会歧视,形成了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本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五扩大、六加强”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强化各部门和区县职责,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考核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充分发挥广大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公众、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宣传工作,努力消除社会歧视。充分发挥学生团体、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促进青年学生主动参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三是以艾滋病干预进社区工作为抓手,面向各类人群推广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干预力度。四是提高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医院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五是提高艾滋病防治定点医院综合诊疗能力。加强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治疗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诊疗行为,完善艾滋病患者转诊机制,改善诊疗环境,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六是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有关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七是推广防治示范区成果,不断探索各具特色、切合实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八是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九是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队伍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十是切实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不断完善本市艾滋病患者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切实维护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权益。(来源:天津北方网 记者赵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