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驻塞 感恩祖国

发布时间: 2019-07-01            来源: 艾防中心

  塞拉利昂是西非小国,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约为北京市的4倍;人口700万,仅是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却饱经战争、饥荒与疫病。1991-2002年连年内战使得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2002年以后,塞国内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但是紧接下来2004、2006、2007、2008、2012年的霍乱爆发以及2014年埃博拉的爆发又使得塞国本已脆弱不堪的医疗卫生系统雪上加霜。目前该国的人均期望寿命仅为52岁。

  中国疾控中心于2014年开始实施塞拉利昂公共卫生援助项目,我于2018年12月份参加了第二期项目。来到这个国家后,给我的感觉和来之前的想象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内听说非洲传染病多,饮用水也不够洁净,因此一直担心被蚊虫叮咬得疟疾或其他传染病,担心生活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但是来塞以后发现,虽然塞国全人群疟疾的年发病率达到30%左右,但我们所在的弗里敦地区疟疾患病率却是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当地传播疟疾的按蚊所占的比例也是属于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弗里敦地区的市政自来水虽然没有经过含氯消毒剂的消毒,但经过检测,总体水质尚可,只要经过烧开饮用,基本没有染病风险。在塞生活了6个月,包括我在内的全体援塞队员均未因蚊虫叮咬而罹患疟疾,也未因不洁饮用水而生病。

  来塞国的另一个感受是外交无小事。我们身处异国,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我们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祖国,因此工作、生活必须要注意穿着言行、举止得当,既要体现出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风范,又要尊重当地人民与各国际组织的风俗与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去参加国际组织、大使馆或是卫生部举办的会议或者活动必须要穿着正式商务装以示尊重;个人外出休闲购物等不能穿着队服等。

  到了塞国才发现,我们在国内的工作方式在这里并不完全适用,在举办培训班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国内举办培训班的通常习惯是先找好宾馆,发通知,然后是学员入住、正式开始培训。而我们在确定好了宾馆、发出了通知、一切准备就绪,就在培训班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近十点钟时,忽然得到塞方官员发来的消息,半数参会人员因不愿意住在我们指定的宾馆而拒绝参会。这一突发状况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虽经紧急协调最终得以圆满解决,但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今后在塞举办任何活动时,事前必须要与塞方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制定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安全问题也是所有驻外工作人员的首要大事。遇事不慌、灵活处置是关键。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我们一个队员外出办事,半路遇上当地大学生闹事并与警察发生激烈正面冲突,多人受伤,多人被捕,警察动用了催泪弹。事发突然,我们的队员沉着冷静,赶紧停车躲在路边商店,并让司机将车停在远离闹事地区的地方,以避免队里公共财产受损。虽然最终人、车平安,但我们的队员和司机都被催泪瓦斯波及,熏得喉咙干涩、眼泪直流。另有一次是我们去塞国卫生部办事,刚刚办完事离开没多久,卫生部附近就爆发了塞国在野党支持者和警察的冲突,警察再次使用了催泪弹。事后想想还是有些后怕。

  常驻国外,必须要有组织纪律性。这是全体队员人身安全与外派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如外出报告制度、双人外出制度、队员发热上报制度等。

  对他人的包容也是长期派驻队伍每个成员必须做到的一点。不同的队员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行为方式不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却要在一起共同生活半年或一年的时间。除了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宿舍后,大家都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如果互不相让,就会出现队员间的嫌隙,不利于队伍的团结。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包容与忍让。

  虽然身处异乡,工作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困难,但是细细想来,也正是这段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塞国人见到我们,他们都会热情地凑上来伸出大拇指,同时会说“China, good friend”!每到这时,身为一名中国公民,都会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艾防中心宣传教育与预防干预室  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