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VPN入口 | 网站地图 | 繁体版 | English
  首  页
机构信息 防治动态 会议培训 科学研究 经验交流 技术指南 健康专题 资源下载 服务信息
  政策法规  综合防治  疫情监测  实验室检测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治疗关怀  督导评估  国际合作
 
  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旧版网站>>综合防治>>人物风采
 
 
 
愿将此一生 贡献四化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
2018-01-11
    

  双鬓添白发,

  我心情切切,

  愿将此一生,

  贡献四化业。

  ——侯云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侯云德院士是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疾控领域专家。

  侯云德,江苏常州人,192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的科技工作者,我国分子病毒学和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我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中国消灭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主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

  侯云德在读初中时就立志学医,并要成为一位名医。1948年侯云德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本科,195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开启了他的病毒学研究生涯。

留学苏联照片

 

与导师戈尔布诺娃合影

  1958年-1962年,侯云德在前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戈尔布诺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他夜以继日地刻苦专研,常常工作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1962年,因其杰出的科研贡献和成绩,原苏联教育部破格授予侯云德医学博士学位,这在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几十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为侯云德荣获博士学位举行的宴会上,他的导师热泪盈眶地说:“侯云德博士是我从事科研工作30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这不仅是我的骄傲,也是病毒所的荣誉”。

  侯云德院士1962年从原苏联归国后一直在病毒病所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历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肝炎室主任,感冒气管炎室主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1994年至2004年的十年期间还担任过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部主任,副院长职务。

奠定中国分子病毒学基础

  侯云德院士科研成就和贡献

  60年来,侯云德院士在分子病毒学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研究的开创和基础,在推动中国分子病毒学学科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的先驱和开创者之一。

开创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侯云德院士科研成就和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侯云德院士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α1b,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拉开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的序幕,对治疗乙肝、丙肝、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宫颈炎、疱疹性角膜炎等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产生明显疗效,并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随后的十年间,侯云德院士带领团队又相继研制出一个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γ干扰素)和6个国家II类新药。

侯云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门口

  

侯云德院士在实验室

在实验室指导实验

  推动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侯云德院士科研成就和贡献

  侯云德院士主导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产业化进程,他研制的8种基因工程药物,使上千万患者得到救治,产生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仅以α1b型干扰素为例,在我国已经使用数千万剂,用于数百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7-1996年间,侯云德院士连任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领导专家组顶层设计并指导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布局和发展。

医学科学前沿讨论会上做报告(1999年3月22-25日上海

  在此期间,我国在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5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成十数倍增加,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加了100倍。他为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

构筑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侯云德院士科研成就和贡献

  2008年以来,侯云德院士领导专家组顶层设计了2008至2020年重大专项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提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思想,对提升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作用。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和筛查152种已知病毒、147种已知细菌以及新病原体等多种技术体系,从而使我国得以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侯云德成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组长,他依据文献和初步研究结果,果断提出甲型流感疫苗一次接种的免疫策略,使我国能在全球最早完成临床实验,解决疫苗短缺问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对全球甲流防控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消灭脊灰证实报告签字仪式

  2011年,新疆和田地区标检出脊灰野病毒,侯云德院士作为传染病专项总师和中国消灭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主任再次发挥关键作用。我国仅用7天内鉴定脊灰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1年内恢复我国无脊灰状态。这一成就被WHO称作全球脊灰控制的“典范”。

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会议(2000年3月)

  2013年,我国在全球首次确认并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4天内成功分离和锁定病毒。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5个、也是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一举成为全球流感防控的领导者。

  2015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诊断试剂盒第1个获得国家批准,用于西非2万多人份的标本检测。

  积极推动我国医学病毒学人才队伍培养和学科发展——侯云德院士科研成就和贡献

  侯云德院士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病毒学和生物医学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有200余名,多数已成为我国相关学科的优秀带头人。他编著的105万字的《分子病毒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分子病毒学专著。

与学生合影(1998)

  在科研工作中,他乐于助人、甘当人梯,将自己的技术方法无私地传授给他人,以促进科研技术的发展。他说:“我国科学家应当团结起来,技术优势不能靠保,不能把持技术不外流,技术优势要靠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迎新春与学生合影(2000)

毕业生论文答辩合影(20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2017年3月21日)

  60余年来侯云德院士始终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4年和1993年,均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项、1994年获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199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199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获首届树兰医学奖。

 

  院士眼中的侯云德

  杰出的战略科学家

  卓越的科技工作者

  著名的病毒学教育家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开创者

  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引领者

  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总设计师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及分子病毒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附件:
 
 
字体大小
健康咨询 留 言 板
领导信箱 邮件订阅
在线调查 RSS订阅
 

Copyright©2002-2023 版权所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京ICP备15059134号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 编:102206 联系电话:010-58900922(中心办公室)
E-mail:office606@chinaaids.cn (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