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抗疫一线的核酸检测“尖兵”——艾防中心实验室专家奋战抗击新冠肺炎一线

发布时间: 2020-02-24            来源: 艾防中心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近日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不断加大,从2020年2月22日开始要求临床确诊、疑似、密接、发热患者等“四类人员”的核酸检测日清日结,这对湖北各地实验室日核酸检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控中心支持湖北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艾防中心选派6位实验室专家(洪坤学、潘品良、赵全壁、廖玲洁、刘颖、李丹),1月30日分别赶至湖北省疫情严重的武汉市、孝感市和黄冈市疾控中心协助开展实验室核酸检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1月30日到2月24日,6位专家已连续工作了26天。这26天他们周末无休,经常不分昼夜连轴转,以常人难以承受的工作强度顽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岗位上,与病毒做着最近距离的斗争。

  通过他们的努力,当地实验室核酸检测效率大幅提升。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日检测量从0份提高到90余份,孝感市疾控中心从120份提高到500余份,黄冈市疾控中心从200份提高到近600份,这是他们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克服种种苦难、夜以继日辛苦交出的圆满答卷,为整体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工作组的赵全壁、潘品良和廖玲洁3位同志平均年龄54岁,是所有支援湖北检测组中平均年龄最大的。根据当地安排,他们协助建立了武汉市首个区级核酸检测实验室,日均检测量最多达到170余份。由于缺乏当地实验室人员轮换,全部运转由包括他们3位在内的中国疾控中心4位专家支撑。他们严把每个技术环节,全力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检测效率和数据质量。

  赴湖北省孝感市的刘颖、李丹等4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协助当地增建1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并增加检测班次,严格把控影响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的各个环节。一是规范实验室编号、标记等基础性工作,大大缩短了清理样本的时间。二是针对核酸提取和PCR多种试剂盒并存的情况,采用不同范围病毒载量的样本对试剂进行平行比较,挑选出同一批次中稳定性和敏感度高的检测试剂。三是对现有流程进行分离和整合,分工合作形成更为顺畅的流水线作业。在缺乏全自动提取仪的条件下,她们将孝感市疾控中心日检测量从原来的120份提高到目前的500余份。

  赴湖北省黄冈市疾控中心的洪坤学等同志所在的工作组协助市疾控中心按照生物安全规范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每日可完成近600份样品检测,比流程优化之前增加近400份,按时完成了指挥部要求的积压样本检测任务。

  艾防中心本次派往湖北省的6位实验室专家,年龄最高59岁,平均年龄51岁。他们不仅要克服湖北湿冷的气候环境和不同的饮食习惯等困难,更要穿戴厚重防护服完成繁重的检测任务。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到下午2-3点才能吃上午饭,要在高危的污染区工作4-5个小时。因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鼻梁和面部被压出深深的白印;因消毒剂长时间的刺激,手掌已经干皱脱皮;因为长时间使用移液器,手指已经疼到不能弯曲。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苦道难,而是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埋头苦干。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为人民生命安全和建康,早日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

  他们是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的优秀检测尖兵,是艾防中心的优秀成员。他们心中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那是对国家至高的忠诚,对人民深深的爱意和对生命无私的敬畏。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点赞!期待他们都能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身体建康,期待各位身在一线奋斗的同事们都能早日平安凯旋归来!(艾防中心应急新闻宣传组供稿)

廖玲洁、潘品良、赵全璧等中国疾控中心武汉专家组元宵节晚上仍在武汉疾控中心实验室坚持工作

刘颖(左)和李丹(右)等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组人员在孝感市疾控中心工作至深夜

洪坤学同志在黄冈市疾控中心与同事交流检测结果

刘颖同志和李丹同志所在的中国疾控中心孝感组专家于2月1日在孝感市疾控中心实验楼开辟了一间新的负压实验室。左图为李丹在孝感市新开辟的实验室,右图为刘颖穿好防护服准备做实验

左图为赵全璧同志(左)在新建的硚口区实验室做实验;右图为潘品良同志(左)和廖玲洁同志(右)准备进入实验室

与武汉市疾控中心并肩作战。虽然晚上7点了,接到任务,大家都毫不犹豫穿上厚重严密的防护服,开始战斗。没有一个人问几点能结束,而是都说我先上,这就是艾防中心的疾控人!(右一为赵全璧)

因长时间穿防护服,李丹同志面部都被压白了,还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经常用消毒液洗手,手也脱了皮